最後更新日期:2021 年 12 6 月 日
做筆記的好處
自從 2019 我開始記筆記,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,而且就像滾雪球般越來越有用
讀過的書、朋友說過的話、上過的 Workshop、講道都能記得很深刻
而且每次都能在需要時找到
雖然以前也嘗試過紀錄所有事情,但由於生活中的「瑣事」真的太多
讓我很難知道到底哪個是重點
不過,經過 2 年的摸索,我慢慢開始體會到「筆記」帶來的好處和力量!
像是:你的思緒會很清晰、事情能夠完成的機率變高、更認真的過生活
於是今天我將和你分享我記筆記的習慣,讓你也能從 0 開始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!
PS. 我不會找很多額外的資訊,讓內容看起來很豐富,以下分享的都是我「正在使用」的方法,讓你用「最小必要知識」建立自己的筆記資料庫!
我使用的軟體 — Evernote
- 手機、平板、電腦都可以用
- 搜尋強大!圖片中的字也可以
- 有免費 & 付費版(1天5塊錢)
- 支援「多種格式」的檔案
- 安全性高,支援 2 步驟驗證
我做筆記的方法
思考平常會去或是紀錄的事情有哪些
以 2019 的我來說
需要「記筆記」的地方有三種
- 教會
- Beatbox
- 街舞
而上面的「大分類」可以延伸為:
- 教會:講道、談話、見證、禱告、啟示、Workshop
- Beatbox:心得、Learning、Workshop
- 街舞:心得、Workshop、實踐
你會發現 Workshop 重複了,而這就是
「共通的分類」
因此當初我創了個 Workshop 的標籤,只要是我去參加「實體活動」都可以貼上
不過!時間久了,我開始發現
標籤(Tag)的壞處
以我的「講道標籤」為例,當我的筆記內容變多,很多記事都會沉到下面看不到
頂多只能看到下圖中的幾則「預覽」
我利用標籤(Tag)的方式
於是我後來把「講道標籤」全都移除掉
改成了用下圖「內部連結」的方式
「書籍佳句」也開始採用這種方式,讓我的所有記事都能夠「一覽無遺」
變成一頁式瀏覽 + 分類所有「共通記事」後,我就把這些都取名為「總表標籤」
(圖片:我的「總表ALL」標籤 Tag)
因此,這樣就解決了「分類的問題」,以及資料常常「散落各處找不到」
把所有事情放一起
接著,我會創立每個月的「佳句」
裡面會新增每個我的「重要記事」(像是上面剛提到過的那些「共通分類」)
不管是 IG 看到的影片、書籍佳句的「內部連結」、談話的內容都可放進去
任何這個月你有「新增的記事」或是單純想紀錄的簡單想法都可以
這樣事後就方便瀏覽自己這個月都做了些什麼,有什麼遺忘的「新的小想法」
或是自己建立了哪些的「新記事」
建立新記事的小技巧
- 「每則記事」我都會在標題後方打上「日期」,方便貼到「一頁式」時能夠快速瀏覽
- 比較長的內容可以用 Google Docs 編輯,把「連結」放進來
- 下筆時紀錄目前時間(或是出處、來源、頁碼,方便尋找)
Q:只是隨筆記錄怎麼辦?
- 這時我會在標題前面加上「內部連結」四個字,把記事貼到「X月佳句」(那個月的佳句),就不需要創一個「新的分類」了
- 或是建一個新的「冷門用總表」,把那些一次性的想法貼上去,全放一起
實用的搜尋語法
Evernote 有很多的「進階搜尋語法」可使用,以下是我覺得很方便的
- 複習這週的所有記事:created:week-1
最後,開始行動吧!你可以把此篇文章當作你的第一則記事,不管要用什麼軟體都可以,不一定要用我說的 Evernote
當你把「時刻紀錄」當作習慣,你會發現自己一路走來的「成長」很有成就感
最好的行動時間就是現在!
沒有人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,但是任何人都能從今天開始,創造一個新的結局 — 瑪麗亞.羅賓森 Maria Robinson
很棒的分享~
謝謝!哈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