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f-discipline

【生活啟發】自律帶來的危害 2021/7/21

最後更新日期:2021 年 21 7 月 日

這個月來,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變,因此來總結一下,順便分享心得!

  1. 按掉鬧鐘,馬上起床
  2. 專心深度工作(不滑手機)
  3. 17:30 前結束所有工作

這聽起來是很棒的模式(我也這麼覺得)

但實行上面我發現不太容易⋯⋯

以我上個月每天的三大目標來說:

  1. 寫文章(三小時)
  2. 線上課程(兩小時)
  3. 看書(一小時)

我發現很多時候會有下面兩個問題:

  1. 生產性拖延(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時間)
  2. 意志力是有限的(無法長久)

我並不是每個早上起床,都會腦袋充滿靈感,可以很快完成文章,有時會坐在那邊好久,但卻寫不出(或是不想寫)東西。

而這種感受很正常,因為規模的創意過程本來就需要時間,那並不是拖延,而是之後可以帶著全新的視野回來。

(我當然可以每天狂寫文章,但亂槍打鳥並不是好方法,思考 / 選題很重要。而且個人品牌很強調一致性,有時候我主題決定好了,卻沒有想說的感覺)

因此,我後來發現「時數」其實不是重點!

重點是真正的產出有多少,有沒有把事情完成,這個比維持表面的「自律」更重要。

而這就是第二點,意志力的部分了。

試著維持看似很自律,其實也會消耗意志力(比如說每天相同的工作時數)

有點像是在服務「我是能完成儀式」的強迫症,但對人生的推動其實很少(因為對目標有進展的事,其實沒完成)

所以我後來發現「選擇性自律」,其實比「強迫性自律」「絕對自律」還要好。

(當然,每個時期會有不同的工作習慣,只是在分享自己近期做的改變)

很多人會說,早上起來要做最重要的事,先解決難的事情,後面的淺薄工作,不需動腦的事才會輕鬆,有動力。

但我覺得還是要看情況 XD

畢竟每天的心情都不同,有時就是比較想晚上寫作,那就不一定要在早上寫,反而扼殺自己的創造力,因為每個人的狀態、習性都不同。

有時創造性的工作,會需要休息、思考,而不是強迫自己坐在桌前。

因為寫到後來,真的想說的時候往往能夠很快完成(如果創作對你已經不是問題)

總之,你怎麼做事,要在哪做事不是重點,重點是最後完成了多少事情!

對重大目標有進展的事情。

總結

  1. 選擇性自律 = 在會推動人生的重大事情上自律(符合目標、個性的安排很重要)
  2. 無論安排什麼,一定要寫下來,寫下來會幫助你完成的機率提高 33%!

PS.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!
 
輸入完資料,還要去信箱點選「確認」才算訂閱成功喔~
 
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私訊我的 Instagram。
 
第一次來這網站嗎?

在想些什麼?